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西南民族研究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2-10 10:10:18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西南民族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西南民族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西南民族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西南民族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西南民族大學官網來自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wěn)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西南民族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西南民族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添加西南民族大學去年調劑上岸微信號 西南民族大學考研復試真題.PDF 西南民族大學往年招收調劑的專業(yè) 西南民族大學各專業(yè)往年調劑錄取分數線 西南民族大學一志愿生源調劑去向
[2022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西南民族大學專業(yè)排名]
[西南民族大學考研群]
[西南民族大學考研難嗎] [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院]
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西南民族研究院官網:
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西南民族研究院
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西南民族研究院簡介:
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西南民族研究院簡介: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西南民族研究院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與智庫建設為一體,秉承“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服務,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的辦學宗旨。學校1951年創(chuàng)立伊始,為了服務于解放西藏、穩(wěn)定云南邊疆和推動四川少數民族地區(qū)建設和發(fā)展,即在校內建立了“民族研究室”,專門從事對西南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方面的研究。著名民族學家李安宅、吳澤霖、任乃強等均在此從事過教學科研工作,研究室開設的“民族問題研究班”培養(yǎng)了新中國第一批高端民族研究人才,其中不乏如李紹明等知名學者,形成了良好的學術傳統(tǒng)和厚重的學術積淀。
1978年,學校在原民族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民族研究所”。1985年成立了“四川省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研究所”。1997年成立了“民族經濟研究所”。隸屬四川省民委的“四川省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和“四川省民族經濟研究所”也先后在校掛牌。2002年學校整合民族學科資源,以相關研究機構為主體成立西南民族研究院,并于當年5月正式運行。2003年,我校與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聯合申報了民族學博士點,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于2004年開始招生。2003年學校成立社會學系,開始招收社會工作專業(yè)本科生,下設社會工作教研室。2009年,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正式批準在我校設立民族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9年社會工作本科專業(yè)被評為“四川省特色專業(yè)”。2010年獲批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2013年社會學系增設社會學教研室開始招收社會學專業(yè)本科生。
2020年,學校為進一步聚焦‘雙一流’建設,組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與西南民族研究院合署運行,下設民族學與社會學兩個一級學科。民族學一級學科點是目前四川省唯一涵蓋民族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權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學科點。社會學一級學科現設民俗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4個研究方向,有目錄外專業(yè)社區(qū)管理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研究方向。學院現設有民族學系、藏漢雙語民族學系、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系,有民族學、藏漢雙語民族學、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四個本科專業(yè),有社會學類綜合實驗室和近30個正式掛牌建設的校外教學實習基地。
學院現有教職工82人,其中高級職稱41人,擁有博士學位46人,“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國家民委領軍人才支持計劃1人,國家民委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專家1人,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養(yǎng)計劃1人,四川省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專家3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8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國家民委民族問題優(yōu)秀中青年專家2人,四川省“天府萬人計劃”天府文化領軍人才人選1人,四川省“天府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社科菁英人選2人,國家民委創(chuàng)新團隊1個,四川省學術研究團隊1個。
按照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要求,2009年學校正式成立了“西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藝術創(chuàng)新實踐研發(fā)基地”,基地下設5個中心,其中“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研究中心”“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研發(fā)中心”“少數民族研究中心”等3個中心設在民族學與社會學院、西南民族研究院。學院現有1個省部級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6個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民委新型專業(yè)化高端智庫,1個四川省新型智庫——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務研究智庫,1個“全國格薩爾研究西南基地”。入選CSSCI來源期刊的《民族學刊》編輯部現設立在學院。
學院先后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0多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0項。30余項智庫成果獲省部級以上領導肯定性批示或被政府部門采納,其中9項成果獲黨和國家領導人肯定性批示;學院承擔了全國彝語術語標準化、全國高等院校彝漢雙語教材編譯審定的工作;并且在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人才培養(yǎng)與科學研究、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國西南民族語言資源庫、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普及、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等方面都建立研究基地,已形成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智庫建設與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為一體的民族研究前沿陣地。
繼往開來,學院將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領導下,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以學習宣傳貫徹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三大階段目標和“以本為本、特色發(fā)展、人才強校”三大戰(zhàn)略,通過強黨建,鑄平臺,凝特色,提優(yōu)勢,聚焦“一流學科”建設任務,積極推進各項工作不斷向前發(fā)展。
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西南民族研究院聯系方式:
武侯校區(qū)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環(huán)路南四段16號(610041)
電話:028-85524577
e-mail: xnmzyjy@126.com
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西南民族研究院發(fā)展歷程:
西南民族研究院有悠久的學術傳統(tǒng)和深厚的人文積淀。
西南民族學院1951年創(chuàng)立伊始,為了服務于解放西藏、穩(wěn)定云南邊疆和經營四川藏彝族地區(qū),即在校內建立了“民族研究室”,專門從事對西南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方面的研究。著名民族學家李安宅、吳澤霖、任乃強等均在此從事過教學科研工作,并形成了良好的學術傳統(tǒng)和厚重的學術積淀。
1978年,我校在原民族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民族研究所”。1997年又成立了“民族經濟研究所”。隸屬四川省民委的“四川省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和“四川省民族經濟研究所”也先后在我校掛牌。
為配合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我校黨委在2002年初做出重要決定:整合民族學科資源,以相關研究機構為主體,成立西南民族研究院,著力打造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與智庫建設為一體的民族研究特色學科群,建設國家級、省部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為教學科研提供高層次學術研究、實踐和交流平臺,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提供智力支持。當年5月,西南民族研究院正式成立并開始運行。
2021考研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教育學專業(yè)復試分數線
專業(yè)名稱 | 分數線 | 2022擬招生 |
教育管理 |
2021:337 2020:331 |
23 |
學科教學(思政) |
2021:337 2020:331 |
23 |
添加西南民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南民族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南民族大學報錄比、西南民族大學考研群、西南民族大學學姐微信、西南民族大學考研真題、西南民族大學專業(yè)目錄、西南民族大學排名、西南民族大學保研、西南民族大學公眾號、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南民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