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連大學844漢語言文學與寫作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及參考書目

發(fā)布時間:2021-09-2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2年大連大學844漢語言文學與寫作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及參考書目

2022年大連大學844漢語言文學與寫作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及參考書目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2年大連大學844漢語言文學與寫作碩士研究生考研大綱及參考書目 正文

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題型結構:
簡答題: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綜合分析題: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
寫作題:1小題,60分
適用學科:
    學科教學(語文)
考核內容: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                    約占40%
現(xiàn)代漢語                          約占40%
古代漢語                          約占10%
漢語表達(寫作)                  約占60%

一、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
本部分以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為主要參考書。
(一)第一個十年:文學革命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外國文藝思潮的傳入和新文學社團的蜂起;胡適與周作人與新文學初期的理論建設;文學創(chuàng)作潮流與趨向;魯迅與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魯迅的思想發(fā)展過程?!秴群啊放c《彷徨》;《野草》與《朝花夕拾》;“問題小說”與文學研究會;“自敘傳”抒情小說與創(chuàng)造社;胡適與早期白話詩。郭沫若與《女神》;聞一多、徐志摩與新月詩派;《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冰心、朱自清與現(xiàn)代散文;“語絲”派和“現(xiàn)代評論”派散文;中國現(xiàn)代話劇的萌芽和誕生;田漢、丁西林與中國早期的話劇實踐。
(二)第二個十年:30年代文藝運動發(fā)展的基本線索;革命文學論爭與左翼文學思潮;自由主義作家文藝觀及兩大文藝思潮的對立;茅盾與“社會剖析小說”;老舍與“京味小說”;巴金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安那其主義思想;沈從文的湘西小說與田園鄉(xiāng)土風格;左翼文學;京派與海派文學;戴望舒、卞之琳與現(xiàn)代派詩人的創(chuàng)作;魯迅雜文的思想和藝術成就;曹禺和中國現(xiàn)代話劇的成熟;《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三)第三個十年:戰(zhàn)爭制約下的文學與政治。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趙樹理出現(xiàn)的文學史意義;雅俗交融文學創(chuàng)作;張愛玲的小說;徐訏、無名氏的小說;錢鐘書的《圍城》;艾青詩歌的獨特意向、風格和主題;七月派詩人、九月派詩人的創(chuàng)作;報告文學的勃興;小品散文的多樣風姿;陳白塵的喜劇創(chuàng)作;臺灣現(xiàn)代文學的代表性作家。
二、現(xiàn)代漢語
本部分以黃伯榮、廖序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上、下冊)為主要參考書。
現(xiàn)代漢語主要研究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的語音、詞匯、語法的結構規(guī)律,研究語音、詞匯、語法的規(guī)范標準及其語言應用,研究漢語漢字的基本結構、規(guī)范要求以及信息處理,研究漢語修辭的一些基本原則、方法,還研究漢語方言的調查、整理,同時也研究用于現(xiàn)代漢語研究和教學的各種理論方法及其在科學研究和語言教學體系中的價值地位等。本部分主要測試學生運用現(xiàn)代漢語語言理論分析和解決漢語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并由此判斷學生是否具有進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質和培養(yǎng)潛力。試題范圍重點考查學生是否全面系統(tǒng)掌握現(xiàn)代漢語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等基礎知識,是否具有分析和解決漢語言文字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
(一)緒論
1.現(xiàn)代漢民族的共同語和方言。
2.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普通話?,F(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形成。
3.現(xiàn)代漢語的方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
4.現(xiàn)代漢語的特點:語音特點,詞匯特點,語法特點。
5.現(xiàn)代漢語的地位?,F(xiàn)代漢語的國內地位,現(xiàn)代漢語的國際地位。
6.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任務?,F(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化。
(二)語音
l.語音的性質:物理性質,生理性質,社會性質。
2.語音的基本概念:音節(jié)和音素、音位,輔音和元音,聲母、韻母、聲調,輔音與聲母的關系,元音與韻母的關系。
3.漢語拼音方案。國際音標。
4.聲母。依發(fā)音方法分類: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邊音;清音、濁音;送氣音、不送氣音。依發(fā)音部位分類:雙唇音、唇齒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難分辨的聲母辨正。
5.韻母。單元音韻母,復元音韻母,鼻音尾韻母。四呼。押韻和韻轍。難分辨的韻母辨正。
6.聲調。調值和調類。普通話的聲調。古今調類比較。聲調辨正。
7.音節(jié)的結構。聲母、韻母的配合。拼音。音節(jié)的拼寫。
8.音變。變調:上聲的變調,去聲的變調, “一、七、八、不”的變調。輕聲的性質和作用,輕讀的規(guī)律。兒化的性質和作用,兒化音變的主要規(guī)律。語氣詞"啊"的音變。
9.音位。普通話元音音位,輔音音位,聲調音位。(不作為重點)
10.語調:停頓,重音,句調。朗讀的作用和要求。
11.語音規(guī)范化問題。確立正音標準,推廣標準音。
*其中“音位”部分不是出題重點。
(三)文字
1.文字。漢字的產生、特點和作用。
2.漢字的形體演變:甲骨文、金義、篆文(大篆和小篆)、隸書(秦隸和漢隸)、楷書、草書和行書。漢字形體演變的簡化趨勢?,F(xiàn)行漢字的形體:楷書和行書,印刷體和手寫體。
3.漢字的構造單位:筆畫、偏旁。漢字的書寫順序。漢字的構造方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漢字構造的音化趨勢。
4.漢字的整理和標準化。筆畫的簡化。字數(shù)的精簡。漢字標準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5.掌握規(guī)范漢字。糾正錯別字。
(四)詞匯
1.詞匯。詞匯單位:語素、詞、固定短語。
2.語素。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確定語素的方法一一替代法。語素的分類: 自由語素、半自由語素、不自由語素。
3.詞和詞的構成。詞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單純詞和合成詞。合成詞有復合式、附加式、重疊式三種類型。
4.語素、詞和字的關系。
5.詞義的性質。詞義是詞的內容。詞義的概括性,詞義的模糊性,詞義的民族性。詞義的構成。
6.詞義的分解。義項是詞的理性意義的分項說明。單義詞和多義詞。多義詞義項間的關系。
義素是詞義構成的最小意義單位。義素分析的步驟。義素分析的運用。
7.詞義的聚合一一語義場。語義場就是通過不同詞之間的對比,根據它們詞義的共同特點或關系劃分出來的類。語義場的種類:類屬義場、順序義場、關系義場、同義義場、反義義場等。
同義義場的類別:同義詞各詞之間差別的主要方面。辨析同義詞的方法。同義詞的作用。
反義義場的類別:互補反義義場、極性反義義場。反義詞的不平衡現(xiàn)象。反義詞的作用。
8.兩種語境:上下文語境和情景語境。根據語境解釋詞義。語境使詞義單一化,語境使詞義具體化,語境增加臨時性意義,語境表現(xiàn)出詞義的選擇性。
9.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組成:基本詞匯、一般詞匯。古語詞、外來詞、方言詞、行業(yè)詞語、隱語。基本詞匯的特點:穩(wěn)固性、能產性、全民常用性。
10.熟語:成語、慣用語、歇后語。成語的特點:意義的整體性,結構的凝固性。成語的來源和構造。成語的作用和運用。成語和慣用語的區(qū)別。歇后語:喻意的,諧音的。歇后語的運用。
1l.詞匯的發(fā)展變化:新詞的產生,舊詞的逐漸消失和變化,詞的語音形式的變化。詞義的發(fā)展變化及其原因。詞義變化的途徑: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詞義的轉移。
12.詞匯規(guī)范化的原則。詞匯規(guī)范化工作:方言詞的規(guī)范,外來詞的規(guī)范,古語詞的規(guī)范,新詞的規(guī)范。
13.常用的詞典、字典及其檢字法。詞語解釋的方法。
*其中“語義場”部分不是出題重點。
(五)語法
1.語法和語法體系。語法具有抽象性、穩(wěn)固性、民族性。語法單位:語素、詞、短語、句子。句子成分概述。
2.詞類是詞的語法分類。分類的根據是詞的語法功能、形態(tài)和意義,主要是詞的語法功能,即詞與詞的結合能力,充當句子成分的能力。形態(tài)特征(包括詞形變化)可起次要作用。詞的意義指詞法上同類詞的概括意義。在劃分大類中的小類時,意義顯得很重要。實詞是成分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區(qū)別詞、數(shù)詞、量詞、副詞、代詞、擬聲詞、嘆詞。虛詞是非成分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
3.實詞。
(1)名詞的語法性質。時間名詞。方位詞。
(2)動詞的語法性質。判斷動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
(3)形容詞的語法性質。形容詞和動詞合稱謂詞。動詞、形容詞的異同。
(4)區(qū)別詞,又叫非謂形容詞。
(5)數(shù)詞的語法性質?;鶖?shù)、序數(shù);概數(shù)、倍數(shù)、分數(shù)。
(6)量詞的語法性質。物量詞、動量詞。
(7)副詞的語法性質。副詞和形容詞、時間名詞的區(qū)別。
(8)代詞指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詞。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的語法特征。
(9)擬聲詞的語法性質。
(10)嘆詞的語法性質。
4.各類實詞的運用。
5.虛詞。
(1)介詞的語法性質。介詞短語。介詞和動詞的區(qū)別。
(2)連詞的語法性質。 “和、跟、同、與”的連詞、介詞用法。
(3)助詞的詞法性質。結構助詞“的、地、得”。“的”字短語。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比況助詞:似的、一樣。其他助詞:所、被、給、連。
(4)語氣詞的語法性質。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語氣詞連用。語氣詞“的”和結構助詞“的”的區(qū)分。
6.各類虛詞的運用。
7.短語。短語的含義。短語的結構類型。實詞與實詞的組合: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偏正短語、中補短語、聯(lián)合短語、同位短語、連謂短語、兼語短語、量詞短語、方位短語。實詞加虛詞的組合:介詞短語、助詞短語。短語的功能類型:名詞性短語(或體詞短語),動詞性短語和形容詞性短語(后兩者可合稱謂詞短語)。短語內部結構的分析。短語的擴展和緊縮。多義短語。
8.句子成分。
(1)主語、謂語的構成。主語、謂語的意義類型。動語、賓語的構成。賓語的意義類型。
(2)定語的構成。限制性定語和修飾性定語。定語和助詞“的”。多層定語。狀語的構成。狀語和助詞“地”。多層狀語。補語的構成。補語的類型。補語和賓語的順序以及兩者的辨別。中心語:定語、狀語后面的中心語,補語前面的中心語。
(3)獨立語:插入語、稱呼語、感嘆語、擬聲語。
(4)句子成分小結。
9.句類和句型。句類: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疑問句:是非問,特指問,選擇問,正反問。句型:主謂句,非主謂句。主謂句:名詞謂語句、動詞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主謂謂語句。幾種動詞謂語句:“把”字句,“被”字句,雙賓句,連謂句,兼語句,存現(xiàn)句。非主謂句:動詞性非主謂句,形容詞性非謂句,名詞性非主謂句。
10.變式句。省略句。句式變換。
11.句子結構常見的錯誤:句子成分搭配不當,殘缺或多余,語序不當,句式雜糅,歧義。
12.復句。
(1)單句和復句的區(qū)分。復句中各分句間關系的表示法。復句中分句主語的隱現(xiàn)。
(2)復句兩大類型。聯(lián)合復句:并列、順承、解說、選擇、遞進。偏正復句:轉折、條件、假設、因果、目的。多重復句。緊縮復句。
(3)復句運用中常見的錯誤:分句間在意義上缺乏聯(lián)系,結構混亂,層次不清,關聯(lián)詞語應用錯誤。
13.句群。句群同復句、段落的區(qū)別。句群的結構類型。多重句群。運用句群常見的語病。
14.標點符號。標號,點號。標號點號的位置和用法。
(六)修辭
1.修辭的性質。修辭和語境。修辭同語音、詞匯、語法的關系。
2.詞語的錘煉。意義的錘煉。聲音的錘煉。
3.句式的選擇。根據不同語境的需要來選擇句式。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動句和被動句??隙ň浜头穸ň洹?谡Z句式和書面語句式 。
4.辭格的運用。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2)比擬:擬人、擬物。
(3)借代。借代的幾種方式。
(4)拈連;直接拈連、間接拈連。
(5)夸張??鋸埖姆绞剑簲U大、縮小、超前。
(6)雙關:諧音雙關、語義雙關。
(7)仿詞。
(8)反語。
(9)婉曲。
(10)對偶:正對、反對、串對。
(11)排比:句子排比、句子成分排比。
(12)層遞:遞升、遞降。
(13)頂真。
(14)回環(huán)。
(15)對比:兩體對比、一體兩面對比。
(16)映襯:正襯、反襯。
(17)反復:連續(xù)反復、間隔反復。
(18)設問。
(19)反問。
(20)通感。
(21)警策。
5.辭格的綜合運用:連用、兼用、套用。
6.修辭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韻律配合不協(xié)調、詞語選用不精當、句子表意不暢達、辭格運用不恰當。
7.語體:公文語體、科技語體、政論語體、文藝語體。
三、古代漢語
本部分以王力主編,中華書局出版的《古代漢語》為主要參考書,其中第一、二冊為重點考核內容。
要求考生掌握古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修辭以及漢字構造和工具書使用方面的基礎知識,同時考察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本部分涉及一定量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背誦、古書注解以及句讀方面的相關內容。
四、漢語表達(寫作)
說明:本部分主要考查學生漢語運用和是否具有碩士研究生學習、科研所必須具有的寫作能力,不提供考查內容復習范圍。

主要參考教材:
1.《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現(xiàn)代漢語》(上、下冊),黃伯榮、廖序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古代漢語》,王力主編,中華書局。其中第一、二冊為重點考核內容。
大連大學

添加大連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大連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大連大學報錄比、大連大學考研群、大連大學學姐微信、大連大學考研真題、大連大學專業(yè)目錄、大連大學排名、大連大學保研、大連大學公眾號、大連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大連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大連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zhangjiajieline.cn/dldx/cksm_469732.html

推薦閱讀